人物 Archives - 橋上說故事 https://storyteller.tw/category/people/ 橋上說故事 Sun, 07 Jan 2024 11:26:20 +0000 zh-TW hourly 1 https://wordpress.org/?v=6.5.5 https://i0.wp.com/storyteller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5/cropped-favico-1.png?fit=32%2C32&ssl=1 人物 Archives - 橋上說故事 https://storyteller.tw/category/people/ 32 32 230900410 你認識亞西西的小窮人嗎? 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4/01/07/%e4%bd%a0%e8%aa%8d%e8%ad%98%e4%ba%9e%e8%a5%bf%e8%a5%bf%e7%9a%84%e5%b0%8f%e7%aa%ae%e4%ba%ba%e5%97%8e%ef%bc%9f/ 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4/01/07/%e4%bd%a0%e8%aa%8d%e8%ad%98%e4%ba%9e%e8%a5%bf%e8%a5%bf%e7%9a%84%e5%b0%8f%e7%aa%ae%e4%ba%ba%e5%97%8e%ef%bc%9f/#respond Sun, 07 Jan 2024 11:26:18 +0000 https://storyteller.tw/?p=2104 亞西西的小窮人|聖方濟 「聖方濟」出生於義大利的亞西西城,他的故事像極了佛陀,本擁有王子般奢華的生活,但天生就 […]

The post 你認識亞西西的小窮人嗎? appeared first on 橋上說故事.

]]>
亞西西聖方濟各教宗聖殿 (Papal Basilica of St. Francis of Assisi)

亞西西的小窮人|聖方濟

「聖方濟」出生於義大利的亞西西城,他的故事像極了佛陀,本擁有王子般奢華的生活,但天生就有一顆憐憫的仁心。參加幾番城邦的征戰後,他重新審視自己,他看見天主招喚的異象,神說:「重建我的殿宇吧!因為它已經快要傾倒了。」於是他捨棄了父母離開了世俗,效仿耶穌基督背負十字架的精神,自此踏上成道之路。

他以服事窮人為畢生的志業,自己也過著赤貧的生活,穿著受贈得來的棕色斗篷,腰上繫著一條白色繩結的腰帶,手裡持著棍杖,這就是亞西西小窮人聖方濟的形象。他遵循耶穌的交托,所到之處沿途修建頹垣的教堂,看似貧苦內心卻是富足,過著福音傳道的信心生活。

漸漸的小窮人聖方濟,以溫柔低調的方式,讓方濟運動席捲了整個歐洲,改變了被世俗汙染的教會。叫富有的人放下名利,將財富分給窮人,專心跟隨基督。小窮人為追隨者樹立謙卑的榜樣,一生過著簡樸與貧窮的生活理想。

亞西西聖方濟各教宗聖殿,喬托壁畫,聖方濟向鳥傳福音

最溫柔浪漫的聖者

亞西西小窮人聖方濟還有許多廣為流傳迷人小故事,我們可以在後世流傳的壁畫中看見,他身邊總圍繞著動物及美麗的自然,聽說他曾對小鳥傳福音、教導大野狼要講理、要求燕子保持靜默、使秋蟬在掌中唱歌,更在身心靈均為受創的時期,創作了《太陽歌》讚頌自然美麗的浪漫詩歌,稱太陽為兄弟、稱月亮為姊妹,可知這時候的聖方濟身患疾病帶著五傷,毅然地走向死亡,這深沈偉大的生命自省,由衷對造物主讚頌感謝。

而我2013的義大利信心之旅,便是追尋著小窮人的成道之路而展開。

大溪聖堂

因為好友為”天主教方濟生活園區”建設空間,因此來到了聖堂,並認識了聖方濟。我不是教徒,但我記得曾經在聖堂裡的禱告。

「方濟各您好啊~得知高神父要帶大家去尋訪你的修行道路,推薦我們看許書寧寫的亞西西小窮人,我立馬找來看了,她邊說著你的故事,邊展開追尋你的朝聖之路,我好感動,也好想去阿!感動於你拋棄富有選擇貧苦,內心卻是富足的。好想請你也來教教我,不陷在匱乏裡的生活,你讚美日月星辰創造了太陽歌,也盈滿我心間。但我沒有金錢支持,所以不能去,是否,您能為我帶來一些奇蹟呢?」

後來,同事竟然自動借錢給我……這大概是我生命中可數算出的奇蹟事件。

讀了許書寧的亞西西小窮人,開啟了認識聖方濟的旅行

窮游義大利

2013年帶著為數不多的旅費,打算與亞西西小窮人一樣,憑著信心展開旅程。而小窮人也如我的禱告為我揭示了苦路,在飛機上我體驗了人生中第一次的幽閉恐懼。是的,這趟旅行伴隨著我的是內心的黑暗及光明,我不斷的禱告收拾心中的恐懼,也從軟弱的意志開始了我的征途。我不禁想,小窮人當你捨棄了富裕,強迫自己接受抗拒的事物,扭轉了價值觀及目標。是否也如同我這般恐懼呢?

旅行中大多時間是落單的,但很慶幸還有小窮人的陪伴~沿途看著你經歷的風景及故事,為我帶來了勇氣,尋著你的苦路,示範你的富足讓我看見,時至今日,或許在金錢裡跟您一樣是小窮人,但我的內在已經可以體會您的豐盛了。

The post 你認識亞西西的小窮人嗎? appeared first on 橋上說故事.

]]>
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4/01/07/%e4%bd%a0%e8%aa%8d%e8%ad%98%e4%ba%9e%e8%a5%bf%e8%a5%bf%e7%9a%84%e5%b0%8f%e7%aa%ae%e4%ba%ba%e5%97%8e%ef%bc%9f/feed/ 0 2104
頂加小森林,美感生活培養皿|Ghien yi 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2/12/09/%e9%a0%82%e5%8a%a0%e5%b0%8f%e6%a3%ae%e6%9e%97%ef%bc%8c%e7%be%8e%e6%84%9f%e7%94%9f%e6%b4%bb%e5%9f%b9%e9%a4%8a%e7%9a%bf%ef%bd%9cghien-yi/ 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2/12/09/%e9%a0%82%e5%8a%a0%e5%b0%8f%e6%a3%ae%e6%9e%97%ef%bc%8c%e7%be%8e%e6%84%9f%e7%94%9f%e6%b4%bb%e5%9f%b9%e9%a4%8a%e7%9a%bf%ef%bd%9cghien-yi/#respond Fri, 09 Dec 2022 05:32:33 +0000 https://grinning-studio.com/?p=1959 很榮幸的在充滿美感的生活空間,吃了一頓Ghien yi的家常料理。放眼望出,戶外露台上,種滿鹿角蕨和多肉植物, […]

The post 頂加小森林,美感生活培養皿|Ghien yi appeared first on 橋上說故事.

]]>

很榮幸的在充滿美感的生活空間,吃了一頓Ghien yi的家常料理。放眼望出,戶外露台上,種滿鹿角蕨和多肉植物,像是個小小植物實驗室,你可以感覺到主人細細照料的環境,並沉浸在植物世界的幸福感!這是一個老屋頂樓加蓋的空間,他讓你驚艷,原來建築條件沒有問題,只有居住的人才是變因,也可應證一段話「人才是環境真正的風水」而美感生活的養份,都在每一個當下!

觀察了每個角落,大概可以看出Ghien yi內心還是個具備美學素養的純真男孩,對於世界好奇探索,可以透過大量閱讀藏書、蒐藏的物品及陳列方式,觀察出一點端倪。

雖然我們嘴裡玩笑著搬家及斷捨離的話題,但內心著實佩服羨慕,有此般執著,可見那鞏固的意識及信念是根植於對自己的自我認識。總之,環境是內心世界的投射,我也要來好好學習,家每個角落都是聖殿的道理,好好連結每個空間,學習不留一絲灰暗地帶。

Ghien yi是個空間設計師,果真人如職業的素養,每個角落充滿著美感的陳列,透著優雅的質地,室內採光充沛,綠意點綴也恰到好處,老物件也是Ghien yi的品味之一,人在空間移動有著時間的況味。

第一次近距離觀看鹿角蕨,十分療癒,聽Ghien yi介紹著臉與手的差別,新葉是如何包覆臉。充滿時間皺褶的褐色與鮮嫩新綠的交疊,我欣賞著新舊葉交替美感,也想著,這應該是養護者最具玩味的地方吧!

出於好奇網路上爬文,一位種植達人的話讓我印象深刻:「看著介質鋪平、擺放合適位置、一葉葉包覆成你理想模樣,於是它們輕易凝聚你散落的耐心,對美的定義也逐漸成形。」我想Ghien yi的執著及耐力就是透過自己的興趣,無形間逐步累積而成。

Ghien yi自己堆肥培養酵素液,耐心的交替澆水,頂加樓房像是個小小溫室培養皿,陽光灑落靜逸的午後,有點夢幻,這是自成微小世界,我感覺脫離了真實的膠著感,得到了暫時的移情作用。

The post 頂加小森林,美感生活培養皿|Ghien yi appeared first on 橋上說故事.

]]>
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2/12/09/%e9%a0%82%e5%8a%a0%e5%b0%8f%e6%a3%ae%e6%9e%97%ef%bc%8c%e7%be%8e%e6%84%9f%e7%94%9f%e6%b4%bb%e5%9f%b9%e9%a4%8a%e7%9a%bf%ef%bd%9cghien-yi/feed/ 0 1959
天意限定的美好體驗|風中之星,李代賢 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2/12/07/%e5%a4%a9%e6%84%8f%e9%99%90%e5%ae%9a%e7%9a%84%e7%be%8e%e5%a5%bd%ef%bd%9c%e9%a2%a8%e4%b8%ad%e4%b9%8b%e6%98%9f%ef%bc%8c%e6%9d%8e%e4%bb%a3%e8%b3%a2/ 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2/12/07/%e5%a4%a9%e6%84%8f%e9%99%90%e5%ae%9a%e7%9a%84%e7%be%8e%e5%a5%bd%ef%bd%9c%e9%a2%a8%e4%b8%ad%e4%b9%8b%e6%98%9f%ef%bc%8c%e6%9d%8e%e4%bb%a3%e8%b3%a2/#respond Wed, 07 Dec 2022 09:45:03 +0000 https://grinning-studio.com/?p=1883 「回頭想想,永續家園的協力朋友彷彿在一艘船上乘風破浪,大家共享了喜怒哀樂,如今這些好與不好的感覺也都沉澱為心中 […]

The post 天意限定的美好體驗|風中之星,李代賢 appeared first on 橋上說故事.

]]>

「回頭想想,永續家園的協力朋友彷彿在一艘船上乘風破浪,大家共享了喜怒哀樂,如今這些好與不好的感覺也都沉澱為心中的一小份寶藏。那就像是一陣風一樣的一場夢,大家一起合力演了一場舞臺劇,是比較轟烈的一場,大家把自己的戲碼演完,下臺一鞠躬,然後回頭就是感恩這些發生,這些因緣際會。」

——李代賢

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展期結束後,「四口之家」靜靜停駐在「永續家園」展區。這一棟在茂密森林、原生植栽環抱下的永續建築,在發想初始,就設定了必須具有療癒性品質,而且推翻了一般「建築物必須是鋼筋水泥」的想法,採用不破壞環境的材料建造而成。自給自足家園構築了永續生活的藍圖,這個家園的閒適風情,吸引了民眾流連忘返的美好氛圍。但也是歷經了重重波折,才成就的結果。

四口之家土磚牆在早晨映著暖陽光影婆娑,微風吹過是這麼自然而然! 攝影|蔡山

參與「永續家園」時間最長久的是策展人劉德輔,以及負責四口之家這棟自然家屋的承造者,風中之星手工房。原本與劉德輔是舊識的「風中之星手工房」,是臺灣建造自然建築經驗最豐富的達人。負責人李仲仁和李代賢夫婦,於2008年是以「尊重自然生活」的理念成立了手工房,最初從事空間規劃設計、訂製手工原木家具的工作,後來因為在中壢蓋自己居住的房子,才逐漸走入自然建築的研究工作,至今為國內蓋最多自然建築的團隊。

劉德輔心目中對永續家園的想像,有其急迫性,因為環境惡化、物種滅絕的速度實在太驚人了,純粹100%天然材料的自然建築,以手工打造動輒施工一兩年以上,且無法申請到合法建照,臺灣平均一年蓋一兩棟,而臺灣有700萬戶房子,實在緩不濟急。於是轉向歐盟正大力推廣,已經成熟、建立完整產業鍊的永續建築。這種建築除了部分使用鋼筋、混凝土做為地基或結構補強外,其餘90%以上為天然材料,具有可工廠預製、現場組裝、容易大量複製之後成本可降低,且可申請合法建照的優勢,這是一個翻轉全球佔7成總排碳量建築業的契機。因此一開始,劉德輔便邀請風中之星一起合作,李仲仁夫婦深知,就是因為大眾觀念尚未普及,這件事才顯得更應該做,二話不說地接下了這份工作。

牆壁運至現場與木結構組裝結合。攝影|蔡山

不預期的挑戰

但在開始之後,他們才發現,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超級挑戰。首先在向建設局提出不使用紅磚、水泥、鋼筋,而以木材、稻稈、黏土為建材的房子,這個難以想像的構想,就兩度被駁回,最後在前市長林佳龍及設計長吳漢中、羅文晟及數位花博高層的支持下,才得以順利推動,而最初不了解這個概念的前建設局黃玉琳局長,也在團隊一點一滴做出讓人驚艷的成果後,成為力挺四口之家的長官。

漸漸地佈展走向正軌,但所謂的正軌仍有別於傳統做法。一般來說,蓋房子是限地限期,一切到工地現場完成。這次有了另一種思考,四口之家局部是採取「預製式」的概念,先在工廠把牆體做好,再運到工地組裝。在牆體填充材料方面也是一個創新,運用了農業廢棄回收稻稈,還能發揮室內溫溼度穩定的效能,冬暖夏涼,非常舒適。原本的構想是整棟房屋都採用稻稈捆填充牆,後來由於預算不足,僅在父母房間採取這種預製牆體結構,其他都是空心層的木製牆體。

這樣的材料和工法,在德國及歐洲已經實行一段時間。臺灣踏出了第一步,已是一項新的突破。案件開跑,諸多挑戰也持續上演,許多執行面的問題浮現,讓大家苦撐著,若不是有長久靈性學習的熏修,恐怕難以撐過這段考驗。詢問李代賢,在這段過程中最難熬的事,她早已雲淡風輕。

「這整個計畫的大部分工作人員都是素人,我們風中之星也不例外。我們只是比一般人早開始接觸建造自然家屋的工程。」李代賢這樣說。

以往接觸的業主是私人請託,建造的都是自己和業主想像中的屋子。這次參與的是公共領域展覽,它被列為建案,但事實上又不該只是個單純建案。從以往單純達成客戶需求的建案,轉變為中包商的角色,工作複雜度翻升了好幾倍。原本不是營造廠系統的風中之星,面對這樣的角色轉換,也歷經了一段適應的過程。

四口之家為純木構建造,主結構為臺灣柳杉原木,由亦穎實業木構工程團隊施作。 攝影|黃名毅

時間與金錢的挑戰

從未與公部們合作的風中之星,對於承攬營建工程完全沒有經驗。花博案除了要與多個公司分工協作外,價格、合約都得去尋訪簽訂才能落實工項,這對小公司的風中之星來說,簽約金及營運週轉金著實是一項兼具時間壓力的挑戰。開始得去煩惱籌措及為借貸耗費心力,後來才知道,與公部門的合作實在不容易,承攬者多為資本化的營造廠。但因為這次花博策展的突破,採用民間公民團體及素人組合,才知道參與花博夥伴多半有週轉的金錢壓力。雖說是個難處,但風中之星也透過這次經驗學習到,專案系統化的作業方式,會帶來較高效益的工程管理,與財務面向脫離不了關係。

異中求同與同中存異

以往對風中之星來說,素人的身分並未帶來太多不便,兩夫妻一直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,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。但在走入體制化的環境後,他們忽然發現事事都需要與許許多多的人協調適應,對公部門提出企畫書等等繁雜的人事工作,都不是習慣的作業模式。而這一段經驗,是一項很大的挑戰。因應花博永續家園案的需求,他們嘗試將風中之星公司化的經營,找到適合協力的角色一起運作,但每個人帶著不同文化、不同專業,在各自領域裡,只要是有理想必定有自己的堅持,所以短時間要磨合各個角色的溝通,還要大家步伐一致,這才體會到異中求同與同中存異的道理。原來人的「合作」是挑戰,但「信念」會讓大家一起並肩,這也是永續家園裡最大的概念。

將泥土塗料攪拌成適當的膏狀,易於塗抹。 攝影|黃名毅
塗抹第一層泥土塗料,牆體封板後共需塗抹三層。 攝影|黃名毅
塗抹第一層泥土塗料,牆體封板後共需塗抹三層。 攝影|黃名毅

沒有一片雪花會落錯地方

花博案結束後,他們反思自己,這是想過的生活樣式嗎?所以經歷一陣養息後,他們仍選擇回到最初,兩夫妻最簡單的工作生活。而這些過程,無論是痛苦或是美好,都會經過發酵和沉澱,成為一種學習。

在這段經歷中,我們深刻感受到上天就是要我們做這件事,這是該做的功課。就算是不愉快,也都淡化掉了,能夠學習,正是最美好的經驗。把自己所做的事情想像成上天分派的功課,如果不該輪到自己,也就不會落到自己頭上,就是這種態度,才能成就今日的自己。」李代賢說。

想像著,長期以來,持續從事著自然建築工作的人們,對這個世界懷著什麼樣的心情呢?

李代賢說:「改變自在人心,只要對這個世界懷有愛的信念,世界會慢慢改變。蓋房子這件事對我們來說,並不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情,我們也不是在懷有使命感、想要改變世界的心態下蓋房子,而是把每一天的工作視為自己的功課,把該做的功課做完做好,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態度。

李代賢女兒李熹在自然建築的工地開心玩耍。攝影|劉德輔

「家與生活是一體的,生活永遠比工作重要,因為不就是為了過一個你認為更好的生活,而去工作嗎?」

——李代賢

自然建築的工地相對友善許多,只要是外出工作,李代賢便會把女兒李熹帶在身邊,大部分的工作都讓孩子一起參與,孩子們學習的來源不只是書本,環境教育更是重要的一環。看著李熹在還未建置完成的工地奔跑,李代賢絲毫沒有傳統母親的擔憂,而是提醒女兒自己要照顧自己。

※本文收錄於|台中花博 四口之家 專書—回家

The post 天意限定的美好體驗|風中之星,李代賢 appeared first on 橋上說故事.

]]>
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2/12/07/%e5%a4%a9%e6%84%8f%e9%99%90%e5%ae%9a%e7%9a%84%e7%be%8e%e5%a5%bd%ef%bd%9c%e9%a2%a8%e4%b8%ad%e4%b9%8b%e6%98%9f%ef%bc%8c%e6%9d%8e%e4%bb%a3%e8%b3%a2/feed/ 0 1883
點湯擊拂的人生滋味|茶人,李國平 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2/11/25/song-dynasty-tea-culture/ 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2/11/25/song-dynasty-tea-culture/#respond Fri, 25 Nov 2022 08:40:00 +0000 https://grinning-studio.com/?p=1812 3月某日午後,襲園美術館執行長小美邀約茶人李國平老師到訪襲園,為我們帶來宋代茶文化新視野,更因新舊融合老師稱它 […]

The post 點湯擊拂的人生滋味|茶人,李國平 appeared first on 橋上說故事.

]]>

李國平老師幽默地說:「我的老師趙佶,綽號叫宋徽宗,他的大觀茶論是我宋代點茶標準手冊,裡面從茶葉製造、種植、採摘;器物材料、器型到技法都在大觀茶論20篇裡完整描述。」

3月某日午後,襲園美術館執行長小美邀約茶人李國平老師到訪襲園,為我們帶來宋代茶文化新視野,更因新舊融合老師稱它為「當代點茶」。一下午顛覆我們對品茶的既定印象,更看見中國文化的歷史脈絡及淵源;茶除了泡之外,還有點湯、擊、拂的奇妙意境,而這對於宋代人來說則為日常。

李國平老師幽默地說:「我的老師趙佶,綽號叫宋徽宗,他的大觀茶論是我宋代點茶標準手冊,裡面從茶葉製造、種植、採摘;器物材料、器型到技法都在大觀茶論20篇裡完整描述。

「如果能穿越,我想回宋朝。因為宋朝是最“現代”的一個朝代,老百姓收入歷朝最高,沒有宵禁,夜生活豐富,心情好時,還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。而宋代更是美食的黃金年代,因為此時,人們有了閒適的生活步調,更有從容的心思來琢磨飲食、研究烹飪之道。而滿大街都是茶坊、茶肆,休閒品茗如同現代熱鬧城市就有咖啡廳一般。」

歷史作家吳鉤

經由歷史作家吳鉤這樣一勾勒,對於宋代點茶的時空背景立體鮮明了許多。

李國平老師從故宮珍藏的「唐人宮樂圖」帶我們進入點茶的尋古之旅。他說:「日本有抹茶文化,但中國、台灣點茶幾乎失傳,也在一個因緣之下,我把宋代點茶慢慢從這些圖畫裡頭找出來。」接著透過經典圖畫反覆梳理探討,兩國茶文化在何時對接,有著同源的歷史。

李國平老師3年前開始找資料,從遼金宋代去考古考究,還原宋代茶筅真相,將已經失傳茶筅樣貌,不斷的朔源並找到職人研發製作出來。而茶筅更是宋代點茶中,真正將點茶工序完整的重要道具。

考究古法,還原茶筅

李國平老師3年前開始找資料,從遼金宋代去考古考究,還原宋代茶筅真相,將已經失傳茶筅樣貌,不斷的朔源並找到職人研發製作出來。而茶筅更是宋代點茶中,真正將點茶工序完整的重要道具。

直到我翻閱宋徽宗的大觀茶論,才知道,道具材質與尺寸都有要求。『茶筅以箸竹老者為之,身欲厚重,筅欲疏勁,本欲壯而未必眇』,這段文字我才知道原來宋徽宗講的是這把茶筅。」國平老師經過許多循古考究,反覆推敲茶筅的演變史,找到職人製作並親自研發了好多代,才真正還原宋代茶筅真實的樣貌。

李國平老師更幽默地說:「我的老師趙佶,綽號叫宋徽宗,他的大觀茶論是我宋代點茶標準手冊,裡面從茶葉製造、種植、採摘;器物材料、器型到技法都在大觀茶論20篇裡完整描述。」更指出:「透過大觀茶論技法裡面提到,『手輕筅重,指繞腕旋』,沒有這個工具是無法練就的。」看似日本茶道具茶筅,但實則不同。所以李國平老師3年前開始找資料,從遼金宋代去考古考究,還原宋代茶筅真相,將已經失傳茶筅樣貌,不斷的朔源並找到職人研發製作出來。而茶筅更是宋代點茶中,真正將點茶工序完整的重要道具。

茶碗也有真正的考究,推敲由禮器演化而來

由禮器演化而來的12先生

茶碗也有真正的考究,推敲由禮器演化而來。

茶道具如圖有全配12項與簡配3項的用法。

南宋末年,審安老人勾勒出12件茶具的模樣,還稱他們為12先生,且不以原名稱之,而是冠以官吏之名,隱喻茶具的功用與特點,生動地反映出茶具的文化意味。文人雅士或官員環境條件好則需要全配,而一般老百姓,只要簡配3項,陶寶文(茶盞)、竺副師(茶筅)、湯提點(湯瓶)。分別為以下:

  • 韋鴻臚—茶爐,用以烘焙茶餅。
  • 木待制—木茶臼,用以搗碎茶餅。
  • 金法曹—茶碾,用以將搗碎的茶碾成末。
  • 石轉運—石磨,用以將出碾的茶末磨成粉。
  • 胡員外—茶瓢,舀水器。
  • 羅樞密—茶羅,用以篩分茶粉。
  • 宗從事—茶帚,用以掃集茶碾、茶磨中的殘茶。
  • 漆雕秘閣—盞托,用以承載茶盞。
  • 陶寶文—陶器茶杯
  • 湯提點—湯瓶,煮水注湯用器。
  • 竺副師—茶筅,用以點茶擊拂。
  • 司職方—茶巾,用以擦拭茶器具。

點湯擊拂&香甘重滑

在宋代,飲品為「湯」,「點」為注水,所以稱之為點茶。「宋代點茶是以擊拂之法,『擊』為快速震動,『拂』為慢速搖動。」老師戲稱為道士搖鈴。宋徽宗的大觀茶論裡,點茶的工序為七湯點茶法。最適合點茶的溫度大概為70°C,而宋代人講求喝茶4要點是為香、甘、重、滑,此為點茶技術的評鑑標的。每道湯都有其準則來觀察點茶的技術含量。

煮茶湯,預備點湯
第一湯為調膏。茶粉約為一勺半左右,用沸水去注,調成粘稠狀,顆粒必須全部溶解,茶粉和茶粉之間咬合在一起。

一湯,茶粉為調如融膠。茶湯為疏星皎月,粲然而生。

點茶粉與點茶湯不太一樣的地方,第一湯為調膏。宋代、日本都為茶粉,但目前老師以茶湯來點茶,所以就無須調膏的動作。若為茶粉約為一勺半左右,用沸水去注,調成粘稠狀,顆粒必須全部溶解,茶粉和茶粉之間咬合在一起。

二湯,擊拂既力、珠璣磊落。

茶筅高度約1.5公分,快速和用力是第二步的關鍵要素,如果打出大珍珠和小珍珠,那就是珠璣磊落了。

三湯:擊拂輕勻,粟文蟹眼。

注少量水,開始第三湯,使用茶筅的速度要均勻,勻速地將大泡泡擊碎成小泡泡。

四湯:稍寬勿速,輕雲漸生。

使用茶筅的幅度要大,速度比三湯要小。

五湯,雲層較厚,浚靄凝雪。

注入少量水,這第五湯,我們可以打的隨性點,隨意地打,湯的標準其實就是水乳交融。

六湯,以觀立作,乳點勃然。

繼續注水做第六湯,要做出乳點勃然,茶湯反光要呈現絲綢狀,很柔和。

七湯,乳霧洶湧,溢盞而起。

最後一步,就是擊打,在中上部快速地擊打。直到周回凝而不動,是謂咬盞。

接續為分茶,「喝茶以為啜飲,舌頭抵住上顎,感受泡沫在味蕾爆開的滋味。」國平老師說著。

「喝茶以為啜飲,舌頭抵住上顎,感受泡沫在味蕾爆開的滋味。」國平老師說。

喝茶以為啜飲,舌頭抵住上顎,感受泡沫在味蕾爆開的滋味。」國平老師說。

看老師點茶擊拂似乎悠然輕巧,但當我們實際演練發現,手指手腕僵硬,嘴裡念著口訣,心卻慌亂不已,七湯走完,就好似經歷戰鬥一般,鬆了一口氣。

李國平老師笑說:「要練就點茶,需點個400碗茶湯便可出師。」我們的體會就好似人生道路,得反覆練習從失敗裡學習調整步伐,一如點茶進程,最終成就香、甘、重、滑的美妙滋味。

延伸閱讀 茶家十職_李國平老師親授點茶課程

延伸閱讀 宋代點茶東傳日本800年 以當代知名在台崛起

The post 點湯擊拂的人生滋味|茶人,李國平 appeared first on 橋上說故事.

]]>
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2/11/25/song-dynasty-tea-culture/feed/ 0 1812
話語有力量的藝術家|寫字的人,徐經綸 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2/11/25/%e8%a9%b1%e8%aa%9e%e6%9c%89%e5%8a%9b%e9%87%8f%e7%9a%84%e8%97%9d%e8%a1%93%e5%ae%b6%e2%94%80%e5%af%ab%e5%ad%97%e7%9a%84%e4%ba%ba%ef%bc%8c%e5%be%90%e7%b6%93%e7%b6%b8/ 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2/11/25/%e8%a9%b1%e8%aa%9e%e6%9c%89%e5%8a%9b%e9%87%8f%e7%9a%84%e8%97%9d%e8%a1%93%e5%ae%b6%e2%94%80%e5%af%ab%e5%ad%97%e7%9a%84%e4%ba%ba%ef%bc%8c%e5%be%90%e7%b6%93%e7%b6%b8/#respond Fri, 25 Nov 2022 03:15:20 +0000 https://grinning-studio.com/?p=1799 來到綠意盎然的小區,拜訪「寫字的人」徐經綸與林玳榕的工作室,很好奇他們的創作是在何種生活樣貌中激盪而生。迎入門 […]

The post 話語有力量的藝術家|寫字的人,徐經綸 appeared first on 橋上說故事.

]]>
來到綠意盎然的小區,拜訪「寫字的人」徐經綸與林玳榕的工作室,很好奇他們的創作是在何種生活樣貌中激盪而生。迎入門,10坪大的小空間,客廳玄關床踏隨處擺放作品,溫馨雅緻的每個角落,手感自然木質陳設,倒像是個小型展演場。

徐經綸與林玳榕相遇於,台灣在地的家具創作工房「水顏木房 」,工作多年後離開,除了收獲彼此成為創作夥伴之外,也帶著多年涵養的創作能量,邁向新里程。一個擁有扎實的書法根底,一個擅長畫面設計佈局。傳統與新式的交會,最終碰撞出寫字的人。

關於徐經綸

話語有力量的精實青年藝術家,是初次見到徐經綸的印象。6年級的他,桃園平鎮人,因著地緣關係與襲園美術館,可是很早就展開了緣分,彎彎繞繞多年後,對於這份策展機緣,談起來還是有諸多驚喜。
說起徐經綸書法的根基,是源自於小時候參加才藝班的際遇,開啟了他學習書法的道路。一路從小學、國中、高中,書法從未離開他的生活。「直到高職畢業遇見張夢雨老師,這是一個創作的轉折點,打開我對書法的新視野。」徐經綸如此描述著。

張夢雨老師路線十分特別,他喜歡碑學比較有力量的呈現。就好比這個瓷刻作品,也是因為張老師才學習到這種技法。簡單來說,書法分為兩路,帖學與碑學,一個是手寫一個是刀刻,最大差別在於一個圓筆一個方筆,圓筆在於書寫轉圓,方筆在於刻就刀位。」

徐經綸描述張夢雨老師是一位很有風骨的書法大家,在創作上從不設限,為此學習的路上他亦得到許多養份。

書法創作意義對你來說是什麼?

透過書法,去向大家展現美感的一種媒介吧!大家以為寫字的人有許多位老師共同創作,事實上只有我一個,也是因為與張老師的學習交流影響,不侷限在一個碑本裡,篆書,隸書,楷書,行書,草書,五種筆法你皆可再做變化。當然在我學習過程沒有拘束,那就有很多空間可以發揮。」18歲的徐經綸在與張夢雨老師相遇後,帶來一連串對於書法的洗鍊及認知的轉換,進而影響至今,隨情感所致沒有包袱,這就是他獨有的個人風格。

多年前,書法創作在徐經綸的生活裡,是陶冶及分享自己的一個習慣,並非專職經營創作,所以沒有對他帶來生活上溫飽收益。而是與林玳榕相遇後,慢慢因著設計需求提升,開始密集展現創作能量。

我觀察到自己,創作這些作品之前,已經醞釀很久的時間。比如在水顏木房這七年,我體會到各式各樣的美學設計及空間的涵養,甚至在上所謂的創意書法課時,得到許多回饋,去做一些創意的調整,累積到現在才能去做整體的展現。

大概這就是所謂,能力需要時間去累積,而夢想需要醞釀時間去看見。

寫字的人工作室:雅緻的空間,滿滿的書籍與作品,質樸簡單,隨處綠意貼近生活。空間裡的層板格櫃都出自於徐經綸手作
/ photos by 寫字的人

此文於2020/7/25 刊載於襲園美術館粉絲專頁

The post 話語有力量的藝術家|寫字的人,徐經綸 appeared first on 橋上說故事.

]]>
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2/11/25/%e8%a9%b1%e8%aa%9e%e6%9c%89%e5%8a%9b%e9%87%8f%e7%9a%84%e8%97%9d%e8%a1%93%e5%ae%b6%e2%94%80%e5%af%ab%e5%ad%97%e7%9a%84%e4%ba%ba%ef%bc%8c%e5%be%90%e7%b6%93%e7%b6%b8/feed/ 0 1799
紀念美麗燦爛的女孩|eyesQu 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2/11/24/%e7%b4%80%e5%bf%b5%e7%be%8e%e9%ba%97%e7%87%a6%e7%88%9b%e7%9a%84%e5%a5%b3%e5%ad%a9%e2%94%80eyesqu/ 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2/11/24/%e7%b4%80%e5%bf%b5%e7%be%8e%e9%ba%97%e7%87%a6%e7%88%9b%e7%9a%84%e5%a5%b3%e5%ad%a9%e2%94%80eyesqu/#respond Thu, 24 Nov 2022 08:48:47 +0000 https://grinning-studio.com/?p=1818 Hi eyes, 聽到妳的消息十分意外、不捨,心頭堵了一塊,我們緣份短暫,謝謝妳總是耐心回答我的提問,招呼、打 […]

The post 紀念美麗燦爛的女孩|eyesQu appeared first on 橋上說故事.

]]>
Hi eyes,

聽到妳的消息十分意外、不捨,心頭堵了一塊,我們緣份短暫,謝謝妳總是耐心回答我的提問,招呼、打氣,是這麽溫和愉悅,時常看妳臉書那頭活得精彩燦爛,夫妻倆是這麼青春、才華洋溢。
現在有些明白生命是如此,遺憾也是圓滿,我想妳真的自由了,願所有愛妳的人和妳愛的人都平安健康,將對妳的思念轉化為生命的養分,直至再次與妳相遇….

2014雨林咖啡獨享紀念杯

請你手寫 Γ在一個人的時光,陪你繼續勇敢」,
註解了雨林咖啡的精神,那段時間時常使用杯子眼匡泛淚,
因為這句話像是強心劑打進寂寞低潮的自己,
這美麗的杯子是生活良伴,也共鳴了許多人。

再翻閱2015一起合作的「找找幸福禮物店」

因為妳純真心靈,才能幫我們把「找找」,從天堂帶到人間,而妳就是「找找」,肩上的袋子乘載了人們幸福的瞬間。

其實有些心虛…不知道在與我合作裡是否有怨懟,還記得你line我歡呼結案,這個答案只能隨風了。但~當我收到「找找」圖像時,那份激動與興奮,讀不下百次的故事,終於落到凡間,此刻再次看見妳勾勒的畫面,我想~~妳是喜悅的!

謝謝妳!
在我的回憶添上一頁美好經驗,很感動能參與妳短暫生命的創作題目,願妳在天堂老家能繼續守護人間。

祝福妳!美麗的 eyes~

故事是這樣開始的

故事。文字 / 阿鳥,插圖設計 / 陳愛斯

誕生在深山裡的「小山精」他的家族守護高山峻嶺,世代深居在高海拔的雲霧之中不與世人接觸,小山精自幼不愛高山,常往平地流浪,比起高山,他竟更愛山谷田園,因為這樣的地方有著很多的人類,而人類擁有一種能力讓小山精非常著迷,導致他養成下山遊玩的習慣。

那年秋天被家人抓回深山的小山精,懇求山神聽他訴說出走的原因,他閉上眼睛微笑著回想~

「 我喜歡躲在田裡偷看農夫彎腰收割的汗水,最愛偷吃農夫媽媽放在田埂間的午餐,那種食物叫~愛得很飽。 」「月光下我常靜臥樹梢,偷聽樹下戀人絮語 ,抄錄下來,清晨練習說給綠繡眼聽,他們聽完都會唱歌。 」「傍晚我潛入草原,在孩子的笑聲中凝視微笑的媽媽,那種笑帶著心滿意足的味道,好香~ 」「有時漫步小森林我還看見帶著淚水的生命,正在深呼吸,我不知道這些是甚麼?但我真的好喜歡……所以忘記要回家了! 」 」

山神告訴小山精 這些東西 叫作~「幸福」,於是山神給了小山精一個名字 叫作~「找找」,送給他一只可以裝幸福的袋子,並交辦了一個重要的任務…於是找找在冬天離家出走,這次不是流浪,而是要去找找幸福…

初春微風吹入山谷撥開了霧…

「找找」站在高處看見了一座山谷,在心中勾勒出山谷綠浪如海,一葉方舟靜靜停靠,遠方一座發光的燈塔,溫暖明亮 。萬物興盛的這一年找找決定入住山谷,展開他找找幸福的任務。

小山精「找找」,家族守護高山峻嶺世代深居雲霧,但找找卻只嚮往山谷田園,因為那裏的人類擁有一種能力讓他著迷,找找在冬天離家,這次不是流浪而是要去找找幸福…

找找肩上的袋子,盛載所有幸福的瞬間,找找將這些光,錯落安置在燈塔裡,不分日夜散發光芒,旅人因此找到了詮釋感動的禮物,找到了想說出口的祝福!

月光下找找靜臥樹梢,偷聽樹下戀人絮語,抄錄下來…清晨練習說給綠繡眼聽 ,因為愛很甜,他們聽完都會高聲唱歌…..

燈塔裡的光都是找找從山谷裡找來的,孩子的笑聲,媽媽的眼神,好友的默契…..

找找收集了各種讓心靈發光的瞬間,作成禮物讓幸福閃閃發亮….

The post 紀念美麗燦爛的女孩|eyesQu appeared first on 橋上說故事.

]]>
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2/11/24/%e7%b4%80%e5%bf%b5%e7%be%8e%e9%ba%97%e7%87%a6%e7%88%9b%e7%9a%84%e5%a5%b3%e5%ad%a9%e2%94%80eyesqu/feed/ 0 1818
源於生活情境的創作|寫字的人,林玳榕 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2/11/24/%e6%ba%90%e6%96%bc%e7%94%9f%e6%b4%bb%e6%83%85%e5%a2%83%e7%9a%84%e8%a8%ad%e8%a8%88%e5%89%b5%e4%bd%9c%e2%94%80%e5%af%ab%e5%ad%97%e7%9a%84%e4%ba%ba%ef%bc%8c%e6%9e%97%e7%8e%b3%e6%a6%95/ 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2/11/24/%e6%ba%90%e6%96%bc%e7%94%9f%e6%b4%bb%e6%83%85%e5%a2%83%e7%9a%84%e8%a8%ad%e8%a8%88%e5%89%b5%e4%bd%9c%e2%94%80%e5%af%ab%e5%ad%97%e7%9a%84%e4%ba%ba%ef%bc%8c%e6%9e%97%e7%8e%b3%e6%a6%95/#respond Thu, 24 Nov 2022 08:47:15 +0000 https://grinning-studio.com/?p=1816 林玳榕有著清新自然的文學氣息,從小受家人喜愛繪畫的啟蒙,進而開始熱愛設計這門創作,畢業於屏科大木材科學設計系。 […]

The post 源於生活情境的創作|寫字的人,林玳榕 appeared first on 橋上說故事.

]]>

林玳榕有著清新自然的文學氣息,從小受家人喜愛繪畫的啟蒙,進而開始熱愛設計這門創作,畢業於屏科大木材科學設計系。好奇的問「木材科學設計系」是怎樣的一門科系?原來是類似家具設計及製造學程的應用。林玳榕巧笑的說:「我還擁有丙級的木工執照呢。」林玳榕的經歷,就好似她的名字一般,機緣裡總是被木頭及空間所引領著。

林玳榕歷練過兩份與空間設計相關的洗禮,雖然一直從事空間設計,但她深知自己對於平面設計的熱情依然,進而慢慢的轉向平面設計的發展。「寫字的人」這個品牌的發生與玳榕有著絕大的關係,因為接連平面設計專案的需求,找到了以徐經綸書法表現的媒介,擅長畫面佈局的她,才能一起激盪出絕妙的呈現。

年輕的林玳榕對平面設計有著獨樹一幟的創作品味。 photo by 寫字的人

創作之所以貼切,源於生活情境的感受取材。 poto by 寫字的人

有時後的創作是由林玳榕的構想先做發酵,再讓徐經綸做後續書法的展現。

比如“耍廢”二字,有趣的現代語彙,就是林玳榕從生活情境的感受取材。書法是手繪,但如何將它數位化、構成完整的視覺呈現,這完全是林玳榕的設計功力了。

問起林玳榕對於畫面的熱情及著迷之處,她說:「當文字變成不只是一個文字,它變成會說話的感覺,就像圖像會說話一樣, 這是我覺得蠻有趣的地方。對我來說,規矩的表現很難讓人親近,後來我也發現,打破規矩是拉近與一般人距離的途徑,讓人更容易接受,並且有一定程度的美感表達,會更巧妙。」在年輕的林玳榕身上我們可看見,她在生活展現的質地與美好。

對於未來的展望,林玳榕說:「我們想要找到自己的風格,並且拉近書法與生活的距離,能從中遊玩感受到樂趣是更棒的過程。」

平面設計師在台灣近代的美學裡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,集創意、美感、技術於一體,透過視覺語言、美學傳達的途徑,來與人們有效的溝通。也可以說,他們時常扮演作家、編輯者、文化觀察者,因為他們得應用廣泛技巧,來有效解決視覺溝通的衝擊。而這些特質,在林玳榕身上可窺見一般。

文字在平面設計的創作裡,成為多元有趣的畫面構成。 photo by 寫字的人

慢慢撿拾的「好好吃飯」,要你校準忙亂裡的生活方向。photo by 寫字的人

The post 源於生活情境的創作|寫字的人,林玳榕 appeared first on 橋上說故事.

]]>
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2/11/24/%e6%ba%90%e6%96%bc%e7%94%9f%e6%b4%bb%e6%83%85%e5%a2%83%e7%9a%84%e8%a8%ad%e8%a8%88%e5%89%b5%e4%bd%9c%e2%94%80%e5%af%ab%e5%ad%97%e7%9a%84%e4%ba%ba%ef%bc%8c%e6%9e%97%e7%8e%b3%e6%a6%95/feed/ 0 1816
為百工行腳的攝影師|黃名毅 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2/11/23/%e7%82%ba%e7%99%be%e5%b7%a5%e8%a1%8c%e8%85%b3%e7%9a%84%e6%94%9d%e5%bd%b1%e5%b8%ab%ef%bd%9c%e9%bb%83%e5%90%8d%e6%af%85/ 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2/11/23/%e7%82%ba%e7%99%be%e5%b7%a5%e8%a1%8c%e8%85%b3%e7%9a%84%e6%94%9d%e5%bd%b1%e5%b8%ab%ef%bd%9c%e9%bb%83%e5%90%8d%e6%af%85/#respond Wed, 23 Nov 2022 11:42:29 +0000 https://grinning-studio.com/?p=1803 攝影師介紹|黃名毅 自稱傻喵胖大叔,長榮大學翻譯學系畢,返鄉青農也是位紀實攝影師,回鄉的1500個日子裡,因為 […]

The post 為百工行腳的攝影師|黃名毅 appeared first on 橋上說故事.

]]>

攝影師介紹|黃名毅

自稱傻喵胖大叔,長榮大學翻譯學系畢,返鄉青農也是位紀實攝影師,回鄉的1500個日子裡,因為攝影生活充滿不同故事。也因為攝影,發現,許多微小不被關注的日常,與人真切的交流互動,成爲踏實走來的養分。未來更希望透過影像,傳遞土地、人物的情感,活化在地,結合公益回饋社會。擅長 人物紀紀實、婚禮紀實 、產業百工紀實、影像創意結合,讓紀錄不只是記錄。

偶然在臉書看見一張情感莫名流瀉的畫面,「夕陽餘 暉,農人彎腰拾起西瓜」。那不是農村悲情的勞動力, 而是生機勃勃的生命力。感官觸動之下,按下邀請加入好友鍵,自此就是黃名毅的臉友了。

相信許多人被黃名毅的影像所吸引,我想那停留注目,彷彿回見童年日常,好似久違的生活片刻被翻閱眼前;也像是那些遺忘許久重新被訴說的古老故事。厚重的時間情感,透過影像讓每個「記憶」心有戚戚。

他說:「每個取材都是特別的經歷,學習成長的堆砌。」

黃名毅的行動力好似帶著攝影天賦般對事物充滿好奇,拍攝過程了解產業及主角背景故事,對他來說尤為重要。因著深入了解,也就更貼近被攝者的榮光與困境,而自己的同理與關懷也就自然投入照片視角裡,他的影像總是充滿故事張力,鮮明傳遞被攝者的生命力。

認識以來總是尋求與他合作的機會,終於在2016年邀請黃名毅合作,樹院子FB粉絲專頁節氣專欄,一整年的專欄裡,印象深刻的是「 清明潤餅紀實」,許多網友憶起街邊的潤餅加工廠,闔家團聚時,餐桌上一 起包潤餅捲的生活點滴。因為共感,許多按讚數的響應,讓我們了解,來自「曾經」是多麼重要的時間軌跡。 於是2017新的開始,索性將專欄集結起來,出版了《大樹下節氣生活攝影集》。

接續一起合作,回留茶館印象拍攝案、瑪布隆農場形象拍攝案、厚食聚落開幕影像紀實,來到2019更一起出版《致.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攝影集》,過程讓我動的事,黃名毅不斷成長,結出信心與使命。他執著地找尋題材,將台灣夕陽產業的百態,詮釋的摯為真情,讓產業與生命故事相互交輝。

在台灣角落為百工努力的人們,從經濟奇蹟的年代,默默堅守崗位至今。工業化後又從蓬勃產業,來到指頭數算的出的存在,儼然成為存留的獨門技藝,透過黃名毅的鏡頭,現在看來更顯難得新生。

一次閒聊談起底片相機,七年級的黃名毅說:「他從未經歷過底片相機的拍攝年代。」我想數位時代的來臨, 或許改變年輕學子,越過早年以時間換取工法養成, 卻也激起專注於觀景窗的潛能,就像是黃名毅按下快門的熱切,雖少了底片拍攝慣於等待的沈著,卻多了投射於生命視角的熱情張力。

十分榮幸與他合作多年,此篇章紀念我倆曾經的攜手,如今他從一人到一個團隊,協助許多返鄉青年,將地方串連起來,這是何等不易之事,祝福他繼續行腳,紀錄台灣的每個角落。

The post 為百工行腳的攝影師|黃名毅 appeared first on 橋上說故事.

]]>
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2/11/23/%e7%82%ba%e7%99%be%e5%b7%a5%e8%a1%8c%e8%85%b3%e7%9a%84%e6%94%9d%e5%bd%b1%e5%b8%ab%ef%bd%9c%e9%bb%83%e5%90%8d%e6%af%85/feed/ 0 1803
主廚的媽媽視角|陳鑠 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1/12/10/%e4%b8%bb%e5%bb%9a%e7%9a%84%e5%aa%bd%e5%aa%bd%e8%a6%96%e8%a7%92%ef%bd%9c%e9%99%b3%e9%91%a0/ 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1/12/10/%e4%b8%bb%e5%bb%9a%e7%9a%84%e5%aa%bd%e5%aa%bd%e8%a6%96%e8%a7%92%ef%bd%9c%e9%99%b3%e9%91%a0/#respond Fri, 10 Dec 2021 09:31:00 +0000 https://grinning-studio.com/?p=2022 襲園一天的工作,是從廚房開始….. 在廚房洗洗切切,迎人便充滿笑容的身影,他是美術館主廚—陳鑠大哥,今年已經 […]

The post 主廚的媽媽視角|陳鑠 appeared first on 橋上說故事.

]]>

襲園一天的工作,是從廚房開始…..

在廚房洗洗切切,迎人便充滿笑容的身影,他是美術館主廚—陳鑠大哥,今年已經69歲,神采奕奕的他,絲毫感覺不到他的年紀,反而有股年輕人的體態。從電子業課長退休,來美術館工作一年一個月,數算起來,已經幫我們煮了280頓飯菜 ,好有份量的數字阿!

筆者來到襲園第一天就發現,當你夾菜、喝湯、洗碗盤,不經意時總是可以對視到大哥的眼神,然後他會微笑的問你:「好吃嗎?有吃飽嗎?」還觀察到,當大家都吃得差不多時,他才會夾起飯菜坐下來吃。

心想,這不是家裡的母親才會做的事嗎?所以我說,我們的大哥主廚有一雙「愛的媽媽視角」

當知道陳鑠大哥,每天要從大溪搭兩小時交通車,來到美術館煮一頓飯食,格外驚訝!也讓小編好奇,是什麼樣的熱情,讓他年屆退休下半場願意來到這裡,為美術館同仁煮一頓家常菜呢?以下就是小編挖掘的故事…..

韻雅:過去的經歷不是廚師,怎麼會應徵美術館主廚的工作呢?

陳鑠大哥:從小我就想要開餐廳當廚師,但因為就學念的是機械科,找的自然是本科工作。開餐廳有許多條件,更要負擔成敗,而自己是一家之主,有風險的事情自然是不會去投入。就在電子業退休沒多久後,看到美術館徵人就直接投遞履歷。當主管問我料理經驗時,我就在家裏試煮一下,然後拍下來,提供給當時的面試主管看。最後能被入取很開心,算是圓了一個當廚師的夢。來之後,簡易認識一下環境,雖然許多家電都沒有用過,但我慢慢學自己摸索,大概一週就進入狀況了。

問:廚師的工作不容易,怎麼會有信心做飯給這麼多人吃呢?

陳鑠大哥:雖然廚藝不是自己的職業,但秉著一路對料理的熱情,我時常家裡宴客,煮給親朋好友吃。也曾經在三峽電子公司,任職生產課長,剛好公司廚師離開,臨時找不到人,靠著平日廚藝的磨練,於是我決定代打了一週,從規劃菜單、買菜洗切、接著料理,我一人煮給公司50位同仁吃。那時候開始就有一股信心,我是可以成為廚師的。

問:在襲園美術館當主廚這一年多,最大的獲得是什麼?

陳鑠大哥笑著說:一年多來廚藝有很大的進步阿,還有每天跟年輕人相處很開心,很有活力。車程往返當運動,每天走8000~10000步,連三高都沒有,對我來說這樣的退休生活還蠻愜意的。平常我就喜歡研發餐點,也會研究對身體有益,可以照顧你們的飯菜,依著節令做飯,煮出來看到你們吃就特別高興。這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。

問:襲園美術館的環境,帶給您什麼感受?

陳鑠大哥:我從沒有看過這麼清爽的廚房,而且收納的很好。但因為很忙碌,煮完飯整理廚房,再去買菜回來也就晚了,沒有特別去其他地方看看,但我知道這裡是很有理念的空間。平常我就喜歡爬山,很喜歡自然的環境,隨處充滿自然我就很高興。

訪問到後來還知道陳鑠大哥,是曾經登過10座台灣百岳的高手,26歲時就爬過大壩尖山,也登過3952台灣最高峰玉山。難怪,他身體硬朗絲毫沒有反應年齡的樣子。十分珍惜陳鑠大哥為我們料理飯食的每一日。在母親節的月份,我們也向他致上最高的敬意,謝謝他用媽媽視角,餵養我們在美術館的每一天!

每日敲鐘聲響,就是熱騰騰午餐時光。攝影|襲園美術館
拍攝這天是大哥主廚的招牌雜醬麵。攝影|襲園美術館
一頓滿足的午餐,將養下午的身心狀態,小憩一下恢復活力滿滿。攝影|襲園美術館

本文於2020/5/9 刊載於襲園美術館粉絲專頁

The post 主廚的媽媽視角|陳鑠 appeared first on 橋上說故事.

]]>
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1/12/10/%e4%b8%bb%e5%bb%9a%e7%9a%84%e5%aa%bd%e5%aa%bd%e8%a6%96%e8%a7%92%ef%bd%9c%e9%99%b3%e9%91%a0/feed/ 0 2022
園子裡最詩意的管家|耀華 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0/05/30/%e5%9c%92%e5%ad%90%e8%a3%a1%e6%9c%80%e8%a9%a9%e6%84%8f%e7%9a%84%e7%ae%a1%e5%ae%b6%ef%bd%9c%e8%80%80%e8%8f%af/ 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0/05/30/%e5%9c%92%e5%ad%90%e8%a3%a1%e6%9c%80%e8%a9%a9%e6%84%8f%e7%9a%84%e7%ae%a1%e5%ae%b6%ef%bd%9c%e8%80%80%e8%8f%af/#respond Sat, 30 May 2020 07:25:00 +0000 https://grinning-studio.com/?p=2002 一早你會在襲園美術館裡,看見一位紮著辮子、穿著職人工作服的俐落身影,穿流在各個角落裡灑掃清潔,她是耀華,維護著 […]

The post 園子裡最詩意的管家|耀華 appeared first on 橋上說故事.

]]>
耀華每天灑掃從山徑與溪谷開始。「萬物並作,吾以觀復。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。歸根曰靜,是曰復命。復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」—道德經。設計者引用老子道德經裡這段話,讓耀華印象深刻。才體會到,這棟建築想表達的,是順應自然萬物為意,建築與大地的關係,共生共存的思想。攝影|襲園美術館

一早你會在襲園美術館裡,看見一位紮著辮子、穿著職人工作服的俐落身影,穿流在各個角落裡灑掃清潔,她是耀華,維護著整座美術館整潔的管家。基於對於耀華的好奇,想挖掘她在美術館工作的種種心情。

韻雅:來美術館工作的機緣?

耀華:從美術館施工時我就注意到了,建築圍籬上寫著老子《道德經》的一段話:「萬物並作,吾以觀復。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。歸根曰靜,是曰復命。復命曰常,知常曰明。」這話讓我印象深刻,也大概知道是與建築有關。往後,每回路過就會好奇觀看,直到開館後才有機會進來參觀一次。一年多前經歷人生的轉捩點,正好遇見美術館徵人,所有機緣都符合下就進來工作。

剛來時,自己不是家事清潔達人,有些不知道方法。但因為這棟房子的四季變化十分美麗,我體會到設計師想透過空間設計體現,人跟自然細膩地的連結關係。因此,只想著盡力地維護,並達成美術館的要求,安住自己待得更久一些,所有清潔知識及工具也是遇到困難後才慢慢突破的。直到現在,已經沒有任何難題。

韻雅:最喜歡美術館的哪個季節?

耀華笑著說:當然是春天囉~百花齊放!前面有提到,美術館建築圍籬上那段道德經的話,這才體會到,這棟建築想表達的,是順應自然萬物為意,建築與大地的關係,共生共存的思想。所以這裡每個季節都有著不同獨特的美,哪怕只是落葉!而這裡的美不是只有植物,還有灑落的光線、陰影及獨特的角落所交疊組合而成的。

韻雅:來美術館工作後對於空間感受,或對於家的期待,有沒有內在的改變呢?

耀華:本來就喜歡充滿音樂、文化、禪意境的房子,這裡就是如此,所以我已經擁有這樣的空間。但我更學習到美要生活化,要落實在使用的杯盤器物,對每個物品都有貼切自己的情感,才能建構生活美學。而自己家裡的改變,則是越來越簡潔,更能夠欣賞體會各種質感,發覺屬於自己生活的美,連帶也為心靈創造歸屬及舒適安定的視野。

我是佛教徒,凡事都會以好的方式去思維。這就是創造吸引定律,每天可以吃到一頓熱騰騰的飯,就很感恩,感謝公司、感謝老闆、感謝同仁,感恩上天在這疫情的時刻,還有這一切豐盛。同樣是家事清潔服務,可以在這麼優雅的環境裡面工作,累了還可以喝杯咖啡,你不覺得這裡是家事清潔裡的頭等艙嗎?

韻雅:如果想要把美術館的一處搬回家,會是哪裡呢?

耀華:因為自己家房子條件的關係,無法像美術館一樣開闊,但若要選一處,我想要放進中島式的開放式廚房。家人可以像我們此刻圍聚在這裡閒聊吃東西,感覺很溫暖。有這樣的廚房就是一個家的中心,台灣建築大多把廚房畫在一個邊陲地方,做飯時媽媽們好似被隔離起來,如果能在料理同時,也與家人一起彼此陪伴,飯食就更好吃了。

我每天一來就會與植物講話道早安,因為我是第一個與它們見面的人,這也是我的自得其樂!」聽著耀華如此說著,榮光的笑臉讓筆者感動極了,覺得她是一位充滿愛、感性浪漫的大姊姊。

耀華:「我每天一來就會與植物講話道早安,因為我是第一個與它們見面的人,這也是我的自得其樂!」攝影|襲園美術館

當陽光灑落,耀華在園子裡的身影與花草樹木無違和的交融,
就好像如詩篇般美麗的風景。

耀華:「我是每一檔展出最熟悉的觀賞者。」攝影|襲園美術館
美術館3樓,轉角隱空間,是耀華最喜歡的靜心角落。攝影|襲園美術館

本文於2020/5/2 刊載於襲園美術館粉絲專頁

The post 園子裡最詩意的管家|耀華 appeared first on 橋上說故事.

]]>
https://storyteller.tw/2020/05/30/%e5%9c%92%e5%ad%90%e8%a3%a1%e6%9c%80%e8%a9%a9%e6%84%8f%e7%9a%84%e7%ae%a1%e5%ae%b6%ef%bd%9c%e8%80%80%e8%8f%af/feed/ 0 2002